從台北電影節中看過的一齣拍得很棒的國片.
雖然看得出來拍得很克難, 但是劇本很紮實, 看完很有後勁. 我覺得有大賣的潛力.
我沒有看過原著, 但是電影改編得不錯.
幽默詼諧中帶著台灣獨特的平實人情味, 又不會顯得做作矯情.
適時穿插的一些父女相處的回憶片段, 也很能激起觀眾的共鳴...親情不就是這樣嗎?
我想到自己的父親去世時的情形, 雖然禮儀風俗都不盡相同, 但是劇中主角的心境我卻很能理解.
在當下很難立刻有大悲大痛, 甚至會覺得這種行禮如儀的過程是一場鬧劇.(我家的外省習俗已經算是不那麼繁複的了)
要等到一切都結束很久之後才慢慢體會到有個親人已經永遠離開了.
看完送行者跟父後七日後, 我終於明白原來這些送行過程其實最重要的是為了讓生者安心.
或是像在劇中所呈現出來的, 在地人經由這種婚喪節慶的節日, 維繫著屬於自己那片土地的鄉土人情.
看在我這個城市小孩的眼裡甚至感覺有點羨慕.
在父親去世時我家也是有類似的情況, 平時只是偶爾聯絡的母親娘家姐妹們幾乎全部出動.
在台北的親戚當天晚上就在我家集合, 陪我媽到半夜.
在中南部的就找北部的子女們出面致意.
我家親戚很少, 家中除了我媽就只有我一個女兒.
所以這半個月的每次祭祀都是由這些母親的姐妹及姨丈們同行. 時間一到就準時在場地集合.
而且出殯當天也是全程陪同從領大體到火化場再回我家.
雖然平時看起來都像是不太聯絡的家人, 但是卻能做到這種地步.
真的很感謝她們.
很高興這部電影能讓我想起這份感激的心情並且有機會說出來.
推薦這部電影.
第四十七屆金馬獎今午(7/5)開放報名,近日成功掀起話題熱潮的電影《父後七日》,趁勝追擊搶得報名頭香,預計將與上百部來自世界各地的華語片競逐台灣 電影的最高榮譽,其中《父後七日》編導劉梓潔與王育麟、男配角吳朋奉以及女主角王莉雯在各項目表現亮眼,可望強勢角逐最佳新導演、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 本、最佳男配角、最佳女主角以及最佳新人等六大獎項!
改編自「林榮三文學獎」首獎作品的電影《父後七日》,由兩位台灣新銳導演劉梓潔與王育麟合力編導,全片以詼諧逗趣的筆觸刻畫本土喪葬文化,並以鮮明色彩與流暢的場面調度豐富電影層次,為國片帶來耳目一新的氣象。初試啼聲即有亮眼成績的導演劉梓潔與王育麟,除可望以本片入圍年度最佳導演,也有機會角逐一生一次的「最佳新導演」大獎!
身兼原著作者的編導劉梓潔,在改編《父後七日》劇本時注入許多新意,不僅保留原作優雅的文學語調,更增添了散文裡相對薄弱的人物關係,使全片雖觸及親人驟逝的哀慟,卻又流露出輕快與奔放活力,篇幅尺度掌控得宜,被看好是角逐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的熱門人選!
此外,在電影《父後七日》裡身兼詩人與道士雙重身分的金鐘影帝吳朋奉,以草根性十足的豪邁演技,為角色注入高度說服力,成為烘托主線最突出的綠葉角色,最佳男配角奪獎希望濃厚。而首度獨挑大樑的女主角王莉雯,收放自如的演技引領觀眾時而放聲大笑、時而熱淚滿盈,隻身扛起敘事重心,表現自然清新不落俗套,除年度新人獎之外,另有機會爭奪金馬影后大獎!
《父後七日》是台灣電影難得一見的片型,全片以荒謬逗趣的敘事,刻畫出一場嘉年華式華麗告別,爆笑中哀慟隱現、豪情中真情浮現,深具台灣本土的人文特質。《父後七日》日前在台北電影節的兩場放映,皆獲得了觀眾一致好評,本週末更將角逐今年的「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而這部溫馨感人、被譽為今年最好看國片的電影《父後七日》,將於8月27日於全台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