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663.jpg 

 

 

今天去西門國賓看了這部吉卜力工作室的最新作品, 整修過後的一廳銀幕變大了, 所以再去看這種色彩豐富的電影時, 我會挑後面一點的排數. 因為看到最後會有點頭暈...@@ 不過畫面真棒, 每次去戲院時看到快滿出銀幕的色彩都會感動, 吉卜力堅持2D作畫是正確的~:P

 

ap_F23_20100717012235231.jpg 

 

電影很好看, 雖然只能算是小品. 但就小品的標準來說我覺得是很好的. 吉卜力特有的細膩繽紛色彩跟自然的寫景仍然很有看頭. 而電影也放入了許多吉卜力愛用的主題. 比如說尊重自然, 與各種生物和平共存的呼籲. (我不會說環保, 因為正如宮崎駿大師自己講的, 環保這個詞聽起來就是帶著人類高高在上的傲慢) 借物這種行為看起來雖然像是小偷, 但是仔細想想我們人類又何嘗不是從大自然中獲取我們賴以維生的物品? 甚至我們所居住的土地, 又怎麼能說這原本就是屬於人類的土地? 所以我認為故事提及的借物並不是錯誤的. 而是一種取自於大地, 還之於大地的互惠觀念.只要想著我們人類也是藉由借物而存活的生物, 就能更珍惜身邊的一切.

 

小人們從人類那裡拿的都是最低限的生活必需品, 而且大多是素材, 回去加工成自己所需的物品. 不多拿, 也不會接受人類刻意準備好的善意. 就算自己討生活很辛苦, 但是不打擾到借物的對象是他們的生存定律. 換成人類也應該是這樣, 但我們卻太晚想到這個道理. 想想最近詭異的天災頻傳,不就正是因為人類對這片土地的需索無度才造成的危機嗎? 

  

arrietty_ikka_large.jpg 

 

小人族跟人類的視野角度互相切換的方式我也覺得很好. 讓電影不會流於太單調的價值觀. 像是小春管家抓小人族那段, 站在小人的角度看, 是一場災難; 站在人類的角度看, 搞不好只是一場生物觀察採標本的遊戲. 但是我們小時候抓蝴蝶分蠶寶寶回家養的時候, 應該也不會想到這樣會造成對方骨肉分離吧? 電影這樣安排並不是要說人類是一種殘忍的生物,而是希望讓觀眾有機會站在那些比我們弱小生物的立場上看這件事情. 電影沒有給絕對是非的解答, 是因為弱肉強食的定律是維持這世界正常運作無法避免的規則之一, 但是或許小觀眾們以後在做生物觀察時, 會對這些被抓來的小生物抱持著更珍惜的態度, 這樣就足夠了. 

 

01020001055330_4.jpg

  

畫面裡面隨處可見的小細節也看得出用心, 比如說小人們向人類借去用的物品, 有很多讓我感到很驚奇的設計. 比如說愛莉緹的髮夾是小文件夾, 護身寶劍是珠針, 爸爸的攀岩繩索是釣魚鉤..我甚至注意到愛莉緹的背包裡面小人族用的水壺,居然是外帶壽司的醬油管! 看著這些我們常常不經意弄丟或是用完直接丟棄的物品居然可以有其他的用途,會不自覺地希望如果這世上真的有小人族就太好了呢~ 

 

01020001055330_5.jpg 

 

這部電影很清淡, 沒有魔法, 沒有難以溝通的角色, 嚴格說來壞人也不算壞人. 就是花了94分鐘講兩個種族的小孩相互理解的過程. 最後的分離是不得不的安排, 男主角翔的後續沒交代我也可以理解. 因為這兩家人剎那的交會在這世界中不過是一絲絲微小火花, 所以小人族得繼續遵行他們被人類發現就得搬家的生存定律, 而翔接下來要面對的心臟手術還是一樣地危險. 這兩人的友誼帶給了彼此一些勇氣, 或許會改變他們接下來的命運, 也或許甚麼也不會改變. 不過藉由這樣的火花在世界的角落一次次的發生, 小人族(或其他的稀有動物)跟人類可以不用互相顧忌而和平共存, 讓每個人都得到HAPPY ENDING 的那一天或許真的會到來也說不定.

 

 arietty_yoko_large.jpg

 

借物少女愛莉緹的導演米林宏昌初試啼聲的表現我可以給他七八十分, 除了一些劇情行進跟留白的比例我覺得可以再加強, 還有配樂的串場模式稍嫌單一點外, 我覺得他很盡責的把這故事好好地講完了. 如果有甚麼不足的地方, 也不能全算他的問題. 所以我覺得網路上有些對導演的評價並不公平. 尤其老是有人希望每齣吉卜力新作都能像宮崎駿的的神隱少女或是魔法公主一樣好, 我覺得這很詭異. 當然這些新導演都沒有宮崎駿大師的創意, 但就執行力來說並不算差. 以借物少女愛莉緹這齣戲來說, 導演只是把劇本的世界觀具象化, 所以如果嫌故事太簡單的人應該去罵劇本而不是罵導演, 除非米林宏昌導演已經夠份量到可以壓到宮崎駿大師的頭上.

 

 

 

像是我第一次去戲院看心之谷的時候, 也覺得吉卜力的動畫少了魔法跟戰鬥好平凡. 但是過了很多年再回去看心之谷, 就覺得那是一齣很難得的溫馨佳作. 當下的評價會受到過去累積印象的影響, 所以我們再過幾年回頭再看借物少女這齣電影, 或許會有新的感受跟比較客觀的理解吧. 像這種清淡的故事的確很適合用來磨練新導演的敏銳度, 讓他們能夠有機會用自己的方式主導一個"吉卜力標準"的電影.如果有下次機會的話, 他們或許就有實力作更大格局的作品. 但觀眾的盲點就是心裡永遠只有經典, 所以很難接受這種簡單的起步, 甚至覺得這是吉卜力的倒退. 但是大家別忘了, 從日常生活跟自然萬物的描寫讓觀眾經由電影對生活周遭的點點滴滴有所感觸, 也是吉卜力的強項之一.  

 

吉卜力當然遲早後繼會有人, 但我們觀眾所要努力的則是不要老是習慣用看宮崎駿的標準去看評價每個吉卜力的導演, 這樣永遠都不會滿意的. 因為宮崎駿只有一個, 而吉卜力遲早必須走出他們新的道路. 如果觀眾還是老懷念過去的話, 這輩子就只需要看那些舊神作就足夠了, 不是嗎?

  


到電影圈看更多相關電影評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